2004年9月22日通過
2005年6月20日修訂
1. 目標
1.1 使世貿無法就進一步擴大投資及貿易自由達成協議﹔
1.2 為回應世貿協議所帶來的私有化壓力﹐而推動本地的反私有化反外判化的運動﹔
1.3 向港府施壓,改變其在世貿談判上一貫的黑箱作業﹔
1.4 藉此提高本地民間團體及基層市民對世貿及所謂自由貿易的本質的認識,提高本地社運對全球經濟權力分配的不公的認識﹔
1.5 喚起中外關注中國入世後勞動人民的處境;
1.6 促進香港和國際間勞動人民和民間社會的交流、合作和團結。
2. 基本立場:
2.1 當世貿在1995年成立時,各發達國政府許下諾言,謂貿易自由化將會為各國帶來更多的經濟增長,從而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及減少貧窮。九年已經過去了,但世貿所能交出的成績單,只能是這樣一幅圖像:全球經濟更不穩定;接著是亞洲金融危機和美國的衰退;即使後來各國有不同程度的復甦,可是就業機會及待遇往往沒有相應的、足夠的增長。全球貧富懸殊和環境污染持續惡化。
2.2 雖然香港一向都是自由港,資本和商品一直自由進出,但世貿組織所推動的自由化一樣對香港的就業水平和貧窮問題產生消極影響。香港政府在黑箱作業下帶頭簽訂了世貿許多協定,都是直接或間接打破香港原有的公營部門和對市場的種種監管,鼓勵香港政府不斷進行私有化、外判化、撤消市場管制等等,因而加劇了惡性競爭和財團壟斷的傾向,令香港貧富懸殊有增無減。
2.3 世貿所有協議的最高原則是自由貿易,並且把一切關乎勞工、農民、婦女、青年、弱勢社群、食物安全、環境保護等領域的市場規管都往往視為貿易障礙,都要除之而後快。1996年世貿部長會議的聲明也說﹕「反對使用勞工標準來達到保護主義的目的。我們同意,各國的比較優勢,特別是低工資的發展中國家的比較優勢,無論如何是不能質疑的。」遵行這一原則的結果是讓跨國公司更自由地、不斷地從高工資地區轉移到低工資地區,使各國勞動人民的待遇陷入全球比賤的深淵。我們重申﹕人民的就業權利和獲得生活必需品的生存權利,淩駕於所謂自由貿易或任何商業考慮。因此至少要做到﹕所有國際勞工組織公約、國際人權公約、國際環境保護公約等等所載的基本原則,要淩駕於世貿協議,而不是相反。
2.4 世貿第六次部長會議將於明年在香港舉行,繼續2001年的多哈議程以及今年七月的日內瓦總理事會的議程﹐打算在非常廣泛的範圍達成協議﹐包括農業、工業、服務業、知識產權、政府採購、貿易便利化等等,目的是為了進一步擴大跨國公司跨境投資和買賣的自由,對此我們表示反對並樂見其達不成協議。
2.5 按照〈服務業總協定〉的原有範圍,許多從前是或一直是公營為主的公共建設和服務,從食水、郵政、醫療、房屋、外移勞工、基礎教育以至專上教育,還有護老,護幼等等,都會因此而被私營化、外判化或者撤銷必要的管制。但是根據外國和本地經驗,私有化、外判化和撤銷市場管制總是伴隨著官員貪污、利益輸送、貧窮惡化、裁員減薪、惡性競爭等等惡果。勞動散工化這個政策導致不受保護又沒有就業保障的外移勞工不斷增加。這也引起中介商人如雨後春筍般發展﹔它們與勞工輸出國及輸入國的政府合作﹑公開地向外移勞工徵收高額費用。現在歐美更企圖把範圍再擴大到環境服務,同時進一步把非關稅的「貿易壁壘」(例如管制市場的勞動及環保標準)降低,也就是把更多公共服務和國計民生變為買賣發財的商品。我們對此表示反對。
2.6 世貿向全球推行自由貿易,漠視了以下事實﹕一方面跨國公司今天已經強大到越來越能夠壟斷全球投資與貿易,使到源自十八世紀的自由貿易理論完全過時﹔另一方面,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巨大而且還在不斷擴大的差距,使後者不可能同前者有真正的公平競爭。在這個情況下強行要後者廢除市場保護,同前者實行甚麼自由貿易,只會令各國和全球的貧富懸殊更為嚴重﹐而發展中國家的勞動人民更是民百上加斤。我們認為﹕為了保障民生﹐發展中國家有權保護其國內市場及本土工業,所以<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中種種限制了發展中國家的上述權利的規定必須廢除。其次,我們支援他們爭取削減歐美對其農業公司的出口補貼,反對世貿進一步擴大農業的自由貿易﹔支援他們把農業及漁業剔除於世貿之外。貫徹糧食主權。
2.7 我們特別關注中國加入世貿後對勞動人民及環境的負面影響。官方也承認,將有千萬計農民因外國農產品的大量進口而經濟受損。在城市,中國企業為了應付入世後的激烈競爭,已經在許多經濟部門進行大規模的合併及裁員。由於中國政府不容許人民享有結社自由和言論自由,更使勞動人民在面對中外企業的超級剝削的時候處於絕對劣勢,無力保護自己最起碼的合法權利。對勞動人民有害的制度卻對跨國公司有利,因為這種制度使勞工成本出奇的低,導致大量職位從其他地區(包括香港)流向中國。不論對於外地還是中國的勞動人民來說,這都是一種雙輸的局面。我們反對這種比賤邏輯,支援中國勞動人民提高待遇及得到就業保障,支援他們爭取結社自由和支援小農保護其生計。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扭轉全球比賤的趨勢。
2.8 我們相信只有一個公平和包容性強的全球化,才能帶給基層人民安居樂業和可以讓他們的子女有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因此,基層人民必須爭取有份參與制訂任何影響他們切身利益的協議或條約。同時,我們必須建立網絡和機制去扣連每個地方人民的抗爭,透過交流和學習,使我們更能認清我們的共同敵人(即由跨國公司﹑多國政府及國際機構—世貿/世銀/國機會—所推動的新自由主義),更重要的是去理解和支持不同地方的人民的不同需要和對發展模式的不同想象,進而建立共同的抗爭運動。這個立場書的目的是為各團體的合作提供共同基礎。
2.9 我們歡迎任何認同本立場書的團體加入本聯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