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的電影節,都有一些與工人有關的另類電影上映,過往有描寫英國鐵路工人的“NAVIGATOR”,波蘭團結工會的“罷工”及日本貨車司機辛勞的記錄片及中國民工的“China Blue”。今趟則有名聞已久的“蟹工船”。
以為這類冷門電影只得小貓三四隻捧場,買票時才發覺第一場已滿,第二場也坐得滿滿的。聽說在日本,蟹工船這本書和漫畫,與及後來推出的電影,也十分收得。據知,這是重拍的新作品。
今年的年中,從刊物中得悉這本書有中文版後,立即在香港、深圳、廣州各大書店搜查,可惜一無所獲。是否正如日本一樣,賣光了。終於遠渡西安漢唐書店時,才發現兩個版本,一是小說,一是連帶漫畫的,於是立即入貨。
蟹工船“博光號”是一艘舊船,由醫療船改裝而成,到日本北部,蘇聯邊境捕蟹,然後包裝成罐頭賣到日本市場。蟹工們來自五湖四海,特別是破產的農民,礦工。他們過的是非人生活,飽受管工拳打腳踢。起初,他們盼望來世投胎重過生活,或用宗教信仰來麻醉自己。個別人士選擇逃亡,不合作態度,但都慘淡收場。
工人們開始認識到惟有透過集體行動來抵抗,第一次幾乎成功,但遭到資方加上軍隊鎮壓而失敗。蟹工們本以為護航的驅逐艦是保護他們的,還大喊“萬歲”。結果發現國家機器是站在資方的一面,領袖被犧牲了。電影終結是工人整裝待發,捲土重來,工人自制的戰鬥旗號填滿整個畫片告終。
這本小說、漫畫、電影可以作為勞工教育很好的教材,尤其是小說對工人們如何組織起來所經歷的過程,如何被分化,如何作抗爭,有深入的描寫。作者小林多喜二是經過深入訪談當事人後,才有這麼深刻的體會。可惜,他本人最後遭到警方的殺害,但他的作品對推動“無產階級文學”及日本勞工運動甚有功勞。
同期的同類作品,也不算少,讀者可參考“大罷工”(佐木隆二著)。故事是說一間鋼鐵工廠的工潮,也涉及勞工組織,資方分化及軍警鎮壓的情況。最主要是在迷信日本“天皇”精神下,工人如何被解放出來。這一點蟹工船也有類似描述。
最近期的硏究,可介紹“窮忙族”(門倉貴史著)一書。日本經過十多年來的不景氣,造成眾多的就業貧窮人士有550萬,佔全日本1/4人口,尤其是年輕的一輩。2009年便有一場民間運動,慰問睡在公園、街頭的露宿者行動。從而組織他們,向政府、商會施壓。有興趣的讀者可從以下網站觀看這場運動的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