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線福利從業員工會 意見書
2010年6月5日
由於《香港社會福利的長遠規劃-第二期諮詢文件》(下稱《諮詢文件》)對社會福利促進平等和公義的原則輕描淡寫,對怎樣調動稅收等資源進行財富再分配以減少貧富懸殊不置 一詞,反而在文件中提出諸如「用者自付」、引入商界參與 等「指導原則」,嚴重顛覆了社會福利的基本價值,把社會福利進一步市場化;故此,前線福利從業員工會認為諮詢文件的內容完全不能接受。
《諮詢文件》中建議服務使用者透過「用者自付」去參與服務的發展,但卻忘卻了社會福利是以「扶弱解困、促進平等」為原則。據說,社會福利推行「用者自付」才是避免濫用、提高效率的辦法。但問題是,社會上有各種各樣的「用者」:億萬富翁與基層市民;市區住戶與邊遠地區住戶等等。要各種各樣的「用者」都付相同費用,那才是最不公平。若費用同成本完全掛鉤,更是百倍不公平。若政府無視服務使用者的困難,強推用者自付原則,只會令最弱勢者被排拒於社會福 利服務之外,導致有錢才有好服務,無錢只得劣質服務,而社會資源更加集中於一小部份富豪身上,令貧富懸殊進一步惡化。
《諮詢文件》提出以「多方伙伴關係」名義引入商界參與的方 針也是違反基層市民利益的。文件中提及將來的社會服務應以社會企業負責經營及統籌,並引入商營原則,這樣將令社會福利的生態帶來激烈的轉變,例如在服務類型上逐漸偏重較多盈利的服務,或者以商業原則管理服務單位等,都會直接衝擊社會福利的基本價值觀。加上過往的「一筆過撥款」、重量不重質的「服務質素標準」、服務競投制度等,社會福利機構被迫跟從商營邏輯去競投承辦服務,盡量壓低支出,既嚴重影響服務質素,也進一步打擊前線同工的士氣。
事實上,醫療、教育及社會福利是維持基層市民尊嚴生活的三 大支柱。近年政府不斷向三大支柱注入商營私營的元素,例如成立醫院管理局、擴展私立醫院及大專學院、醫療融資、 自資課程等,令教育及醫療系統越來越難令基層受惠,基層大眾的生活更缺乏保障。今次《諮詢文件》中提出的數項「指導原則」,美其名是促進使用者的參與,實質卻是把社會福利進一步剩餘化和市場化,這根本違反了社會福利和社會工作「以人為本」的核心精神!
商界如果想對社會福利作出貢獻,其實很簡單,他們只需同意繳納更多的稅項(例如增加利得稅和引入累進稅制)便可以了。但《諮詢文件》卻主張直接引入「利潤至上、收回成本」 的商營邏輯來運作社會服務,迫使社會服務跟隨商界壓搾基層生活,成為貧富懸殊的幫兇!
社會福利要按基層市民的實際需要提供,而不能按服務受眾的付款能力提供,更不應成為買賣賺錢的商品。因此,目前的福利削減和市場化趨勢需要改弦易轍。
故此,我們要求社會福利諮詢委員會必需立即撤回整份「諮詢文件」,並在服務使用者、基層市民和社福從業員的全面而充份的民主參與的基礎上,重新編纂社會福利的長遠規劃!
原載《復興基進社會福利和社會工作交流文集》特刊,前線福利從業員工會,2010年6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