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歷史,也是追憶:我們的七、八十年代
----閱讀《千針萬線----香港成衣工人口述史》
黃灝林
「很多香港婦女和她們的新一代,也曾活在相似的情景中:上一代辛勞工作,養活了子女。所以香港製衣業的興衰不只是數十萬製衣工人的故事,它還是香港二、三十歲年輕一代的成長故事。」
關於本書
《千針萬線:香港成衣工人口述史》是關於十四位製衣業工人,自從七十年代起,包括從事裁床、毛衣、牛仔褲、衫車工、縫盤和內褲等。雖沒有曲折離奇的發跡傳奇,只有娓娓道來她/他們的生命故事,點點滴滴。
成衣工業的發展
在 二十世紀中以來,香港湧入大量從內地而來的新移民,為本地急速發展的製造業帶來充足的勞動人口。其中製衣業吸納了大量的勞工,在1984年,單是製衣業已 佔全港15.5%的勞動人口。急速發展的製衣業和龐大的成衣輸出,不但為香港賺取大量外匯,同時亦打造了「香港品牌」,進入國際市場,成為全球成衣出口地 區的主要城市之一。除了內地的新移民,「配額制度」亦促使了製衣業的發展。這個管理制度是發達國家(即入口國)跟發展中國家(即出口國)之間,雙方簽訂對 輸送到入口國、不同種類的纖維品的協議,目的是讓入口國可以保護當地製衣業,免受大量進口貨品的價格衝擊。隨著經濟轉型,許多本地工業及工廠北移,製衣業 逐漸萎縮,時至今日,香港變成以金融及旅遊成為主要的經濟活動。
你、我、她和他的故事
正如起首 引述書中一段話,閱讀這一本書,也像是閱讀筆者的成長故事。其中一章「陳再活湊大女兒的故事」,也許是很多八十年代家庭的寫照。陳女士在工廠車衣,是為了 幫補生計,一方面要照顧家人起居,也捨不得年幼的女兒,因此工廠的工作及時間安排,仍以女兒的作息安排為先。陳女士的友人及丈夫,分別叫她去酒樓及雞檔工 作,也遭陳女士拒絕,最後選擇了在製衣工廠,因為「它能配合她照顧女兒的時間表」。陳女士不加班,更帶女兒到工廠,方便照顧,遇上「走鬼」便叫女兒先躲在 後巷或洗手間避一下。筆者的母親也是車衣女工,但自從筆者出生後已沒有在工廠打工,改由帶貨回家車衣。記憶中,衣車的「扎扎聲」十分吵耳,那時候我十分討 厭衣車發出的「怪聲」,此起彼落,但無可否認,我是聽這一類「音樂」成大的。由幼稚園開始,早上便會被母親的車衣聲吵醒,我便坐在母親的衣車旁邊做功課、 溫習、看電視(但根本聽不到)一直到下午。很難想像,工廠內的一排排的衣車,同時開動時候的「交響樂」,場面會有多震撼。
陳女士表示女兒很乖巧,有時更會讓女兒幫忙剪線頭。認識車衣的人一定會知道,車衣是要剪線頭的,通常會用一把細小的剪刀。小時候沒幫上忙,筆者也像陳女士的女兒一樣,幫忙剪線頭和疊布,總覺得線頭永遠剪不完。
金錢價值 >人的價值
陳 女士的老闆容許她不僱員不加班、批准她帶稚女到工廠去,反映老闆「通情達理」。正如許多製衣工人的故事,「以前」老闆與工人的關係好,情理兼備,管理手法 人性化,常常是許多工人願意「留低」的理由。現在的「阿姐」只會說:「你喜歡便做,你不喜歡便起身。」即是「唔撈」。陳女士認為「你完成了工作,她要發薪 水給你,把我們看作乞丐無異。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都做到筋疲力竭,並不是十分快樂,但以前就工作得很愉快。」當然,並不是所有工人都遇上好老闆,不少工人 都不約而同地提到自己曾經被老闆欺騙遣散費。馬克思曾經不留餘地批評資本主義制度將人物化; 勞工只是市場機制的一環,有生產力、能賺錢才有價值,金錢價值比生命價值重要。資本家將人視為「勞動力」,一個「物」而非「人」,因此以生產力作判斷人的 價值標準。人在此惡性循環中產生異化,本來為了想提昇生活質素而努力工作,結果卻因拼命工作反而喪失了生活的質素,犧牲了個人生活。編者在此書中也有反 省,「問題不在於本地老闆是可真的沒有良心,而是我們突然驚覺到,工人對某種道德情操的要求,在資本主義全球化的世代中已是變得如此無關宏旨; 他們的控訴也變得如此蒼白無力。」
製衣業的衰落
七、八十年代工人投身製衣了,除了有一技傍身, 收入亦可以夠養家。工廠設有勤工獎,是鼓勵工人多勞多得。踏入九十年代,尤其是取消全球紡織品配額後,成衣生產轉移到成本較低的地區生產。別說是勤工獎, 工人甚至面對開工不足,工資又大減,帶來很大打擊。諷刺地又出現了「坐海關」這類工作,其實是為了瞞騙來廠查貨的海關人員,聘用工人假裝生產。
除 了工廠的女工,像筆者的母親一樣取貨回家車衣的婦女亦多不勝數,除了因應婦女要兼顧家庭的需要外,工廠的萎縮和減低生產成本,大概是原因之一。記得筆者有 時會跟隨母親交貨,母親會推一輛很大的手推車,把所有布放在上面,有時我也會坐在衣服上,讓母親一直推著我,後來長大了,覺得尷尬而沒有再坐,然後與母親 一起推車。那時候我才知道堆滿了布的手推車原來很重,推起來十分吃力。
閱讀有關成衣工人的口述史,除了見證本地經濟的發展及工業興衰,每一個奮鬥的故事,都可以告訴我們,上一代以至我們現在,即使平常百姓家,只要努力不懈地生活,也是如此扣人心弦。以此共勉。
書名:《千針萬線:香港成衣工人口述史》
作者:王曉鑫、黃玉蓮、葉漢明、蔡寶瓊、潘毅
出版:進一步多媒體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08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