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全體新亞同學、行政長官曾蔭權先生、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先生
由: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學生會
本會就「大學畢業生實習計劃」聲明
本年二月底,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先生發表了「二零零九至二零一零年度政府財政預算案」,為香港來年經濟提出預算計劃。作為學生代表,本會極度關注當中一項「大學畢業生實習計劃」:撥出一億四千萬元,資助約四千名大學生接受六至十二個月的就業培訓。在計劃裡,大學畢業生於本港企業實習最低可領每月四千元工資。這項計劃頗具爭議性,發表後引來社會極大迴響。本會意見如下:
一,是項計劃會拖低大學生工資水平
政府所制訂的工資向來會成為各方企業參考指標,是故政府在面對各種經濟逆境時,都盡可能維持各級僱員薪酬水平,以希望私人企業仿效。是次政府建議企業可以最低四千元工資聘用大學畢業生,變相鼓勵企業以四千元作為參考工資。香港總商會總裁方志偉在接受各大報章訪問時便曾言:「如果俾四千係合法,點解仲要俾多?」匯智才駿國際顧問公司總裁李彥樺接受報章訪問時亦表示,四千元將會成為大學生薪金指標,僱主會以此為基礎釐定大學生工資。
大學生畢業後,大多要償還政府的學生資助貸款。本屆畢業生在金融海嘯下,求職時早已降低對工資的要求到六千至七千五百元,對還款捉襟見肘。特區政府提議的四千元,著實過低,甚至未能應付生活,更枉論償還貸款。
本會有理由相信,不只接受計劃的企業及該四千名大學畢業生,其他畢業生亦會遭受相似待遇。四千先例一開,過後工資水平將難以回升。是項計劃實壓低了大學畢業生的勞動價值,是對大學畢業生尊嚴的踐踏及侮辱。
二,大學生將無法計劃將來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先生曾於報章上撰文表示,「年輕人是社會的棟樑,應有遠大的目光」,勸喻畢業同學接受四千元月薪,由低做起。本會認同張局長所指,我們應當放眼未來;惟月薪四千元的工作,又能否協助大學生計劃將來?
近年經濟出現濟脹現象,近幾屆的畢業生們都為將來感到徬徨。人生的計劃:就業、結婚、生育、照顧父母等,都基於人們本身的收入及預見的前景。今日的香港,物價飛漲、經濟停濟,已使青年人茫然看不見將來。假若起薪點設為四千,人們實難以估計收入何時才能升至足以生活的水平,使青年大學生無法為日後作出計劃。擁有大學學歷已然如此,其他較低學歷的年輕人面對的情況將更為嚴峻,對香港新一代及香港日後的發展影響深遠。
三,社會其他勞動力因而更受影響
香港的勞動市場,慣常是學歷與收入成正比。在此項實習計劃裡,相關企業只需為職位加上「實習」二字,便能以二千元成本聘用大學生;其他企業亦可以四千元作為聘用大學生的工資水平。
這損害了企業員工的利益:既能以四千元聘用大學生,又何需繼續聘用原本學歷較低但工資較高的員工?最近幾年就職的大學畢業生,工資不俗,但經驗較低,亦容易遭到撤換。私人企業若採用這個做法,對其而言,既能節省成本,亦能優化員工隊伍。最終勞動市場只會變成「一換一」的局面,對失業問題並無幫助。雖然特區政府指出會盡力監察企業,不能因聘用實習生而撤換員工,但本會認為監察難度頗高,未必能確切實行,最終只會損害大學畢業生利益。
同時,若大學生的勞動價值只值四千元,其他學歷較低的勞工收入又會如何?本會實不敢估計。在這項計劃下,最終就業問題不但未能改善,更可能做成在職貧窮的局面,對社會整體皆有害而無益。
總結:不敢苟同
總括而言,本會對是次預算案中的「大學畢業生實習計劃」不感苟同,此項計劃最終只會損害社會整體的利益。
孟子嘗言,為政者要「使有菽粟如水火」、「使民養生喪死而無憾」。年輕人無生計可尋,未能溫飽,又豈能安心貢獻社會?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曾借《論語》勉勵行政長官:「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本會促請行政長官及財政司司長,認真關注大學生需求,制訂真正能協助大學畢業生、並有效支持社會整體經濟利益的計劃。
第46屆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學生會幹事會
聯絡電話:2603 6016
聯絡人:
幹事長 林芷欣(6655 6766)
社會幹事 田方澤(9083 0697)
電郵:[email protected]
呈送:
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全體同學
行政長官曾蔭權先生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先生
副本呈送:
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校友會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 劉吳惠蘭女士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 陳家強博士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 張建宗先生
立法會秘書處
立法會議員(教育界) 張文光先生
立法會主席 曾鈺成先生
各大報章集團
各大政治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