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7月26日
超霸電池是有名的香港品牌,2003年被香港中華廠商會選為十大品牌。它的母公司金山工業集團也很有名氣。由香港政府舉辦的2000千禧年的盛典的燈光就是由金山所贊助。
金山工業集團1964年成立,1984年在香港上市,在幾十年內便發展為一間亞洲跨國公司,擁有廣泛的工業投資項目,主要為電器及電子工業。 2002-03年營業額五十五億港元, 總資產八十一億港元, 員工超過一萬五千。 集團三大主要成員機構,GP工業有限公司、金山電池國際有限公司及奇勝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各於新加坡獨立上市。集團現時之生產設施、產品研究發展及銷售辦事處遍佈全球十多個國家。金山集團的電池產量位列全球十大﹔在亞洲是日本之後的第二大電池生產商,又是世界十大電纜生產商。
超霸電池可說是金山集團的「金山」,因為電池佔集團總營業額52.5%, 佔總稅前溢利39.3%, 亞洲佔總營業58% 。2002年金山電池在銷售量及營業額上都超過其他品牌,怪不得它的邊際毛利提高40.5%。
金山在自己的年報中自誇為關心公益,參加了香港政府的一公司一份工計劃, 展翅計劃,所以連續兩年獲社聯頒「商界顯關懷」標誌﹔它又自誇為關心環保,參加了環保署及業界合辦的「流動電話電池回收再造計劃」,又與商界環保協會合辦「綠色生活由我做起」教育計劃。諷刺的是,金山集中生產一次性消費電池,這本身就不符合環保原則。金山在惠州的工廠把未經處理的﹑含鎘的污水直接排出廠外的大樹林鎮,更令人質疑它的甚麼關心環保純粹是做秀。
更搞笑的是金山主席羅仲榮在年報中說「集團一向視員工為最寶貴的資產, 致力締造一個理想的工作環境, 令員工感到備受重視和賞識,增加員工對集團的歸屬感。」原來「備受重視和賞識」,意思是當員工純粹是資本增值機器,不管員工的死活。
金山能夠迅速發展,同中國走資本主義路線是分不開的。1982年,金山產品開始打進大陸。奇勝以高質產品進入中國,提供一系列開關插座產品予當時對外開放重點投資項目之一「廣州中國大酒店」。自此,奇勝為中國各項重點工程提供產品服務,在當時中國高檔市場佔據超過90%的份額。為了充份利用大陸官方對勞工運動的打壓所造成的極低的工資,於是把工廠從香港遷到大陸,在1986年開始投資於合資企業並發了大財。到今天金山在全中國的大城市幾乎都有分公司,單是電池廠就至少有11 間,分佈各處。從1997年至今,超霸電池成為全中國同類市場十大暢銷品牌。
多年的經營使金山同大陸官方資本結成千絲萬縷的合作關係。 2002年它收購了中國第二大鹼性電池商中銀(寧波)電池有限公司75%股權,因此取得了其有第一品牌之稱的「雙鹿牌」,為其雄霸中國電池業奠定基礎。
同年它又以近一億人民幣的價錢買進TCL集團6%的股權。TCL集團在1981年成立於中國,是一間大型的國營公司,從事製造及分銷電子及電器,資訊科技及電信產品例如手機。今天,TCL是中國一個重要的品牌。值得注意的是,TCL集團的第一大股東不是別人,而是惠 州市政府,占股份40%多。換言之,惠州大官﹑TCL 和金山 早已結成發財聯盟,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怪不得惠州市政府(及其屬下的醫院)那麼維護超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