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訪科隆的土耳其及庫爾德人移民中心─兼論中國民工的命運

 DIDF網站(http://www.didf.de/)

10月11日下午,我們一行離開科隆的福特汽車廠[1],在一個社區小公園裡稍事休息,接著步行前往附近一家土耳其及庫爾德人外籍移民中心(DIDF)。中心負責人和幾位成員接待了我們。


DIDF組織及其工作 
  該組織成立於1980年。從1974年起,土耳其移民勞工的工作已在著手進行,當時還只是些小而零散的組織,1980年這些組織合併,正式成立了DIDF。

  DIDF是全國性組織,在36個城市和地區有分部,主要在有大工廠及工業區的地方。每個分部設7名工作人員。因為按德國法律規定,正式組織的成員不能少於7人。為了解決移民工面臨的歧視和冷漠問題,他們與工會等機構聯繫合作。他們認為組織能夠在土耳其人和德國本土人民之間起到一個橋樑作用。他們搞演出,出版土、德雙語的報紙和雜誌,因應不同宗教、國籍的工人的需要而舉辦各類活動,還有專門為青年人組織的活動。活動的參加者少則600人,多則上萬。他們的工作與工會有很多交叉點,比如要求提高最低工資等、減少工時,解決派遣工問題,組織示威遊行等。

  負責人介紹說:60年代,土耳其移民面對的第一個問題是語言不通,他們只懂土耳其語,生活不便;第二,依照法律,他們沒有德國國籍,在社會各層面——從地區到聯邦——都沒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沒有參政權(例如,地區要修建公園、伐樹等等,當地居民有權參與決定)。因此該組織提出的第一個要求是,所有移民都要有選舉權,不管是否有德國國籍。

  另一項重要工作,是援助外籍工人的罷工。他們介紹了近期的一個案例:

  Univeg是一間以移民工為主的工廠,由於經營不利,面臨被收購,決定於今年10月關門。職工代表會成員為此分為兩派,一派堅持抗爭,一派要放棄,認為抗爭無用。其中一個支持抗爭的成員向土耳其語的《勞工階級報》發佈了消息(按德國相關法律,職工代表會成員有義務保守企業機密。但這位成員的行動很難介定是否合法)。資方獲知後大為不滿,把報導文章譯出來給職工代表會看。委員會中想放棄抗爭的那一派便將他開除(在德國,職工代表會人員只能由公司高層管理或職工代表會開除。後者不常發生)。工人發起過短時期的罷工,沒有得到服務行業工會(Verdi)的支持,DIDF則積極支持。現在,支持外籍工人的罷工已成為DIDF的傳統。

 DIDF網站(http://www.didf.de/

土耳其移民工人在德國 
  土耳其移民工的歷史可追溯至1961年。當時德國勞動力緊缺,政府有計劃地從各國招收工人。最初土耳其人來到德國工作的時候,都認為以後仍將回到土耳其本國。德、土政府也是這麼盤算的。但歷史發展的結果與當初的設想不同。到了80年代,移民工有了自信,希望自己成為這個自己有份建設的社會的一部分。1980年該組織成立時,他們討論說:不管我們來自哪裡,都是工人階級,我們也參與了這個城市的建設。他們成立組織的目的,是為了使土耳其移民能夠融入當地社會,讓生活更方便和舒適。由於土耳其人的背景,德國政府和法律都視他們為外人,不把他們當作自己的一部分。1980年至今的工作已發展到支援所有的不管來自哪個國家的工人,使之都能為自己的權利而鬥爭。他們現在已經不覺得自己是移民工了。他們的孩子在這裡出生,孩子都覺得自己就是德國人。儘管取得了這些很大的進步,但土裔移民從社會及法律看仍沒有被當做真正的德國人來對待,沒有得到同樣待遇。目前德國共有270萬土耳其裔移民,或有此背景,其中1百萬人在德國出生。

  移民工當中,男性多數進工廠,女性則從事服務業的較多,比如當清潔工。他們在六、七十年代流動性強,哪裡工資高,工人就往哪裡去。現在變了,大家通常都定居下來。比如你住在科隆,就會在科隆附近找工作。在德國呆了幾十年的老工人,工作崗位比較穩定。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工人成了短期工、派遣工。隨著波蘭、保加利亞等國加入歐盟,波、保許多工人也到德國打工,多數在小企業裡,找工方式主要是通過閱讀小廣告。2010年5月1日,德國出臺新規定,保加利亞工人到德國工作不受限制。估計將來會出現更多有關如何組織工人的問題。此外,存在著從前蘇東國家販賣人口到法國、德國的組織,以及強迫賣淫現象。

  德意志聯邦銀行董事、社會民主黨人薩拉辛(Sarrazin)著文抨擊伊斯蘭教的外籍移民不努力融入社會,而靠領救濟過活,給德國社會造成很大負擔[2]。德國拜侖州的州長公開支持他的言論,聲稱應停止從土耳其等國引入外籍移民。總理默克爾(表面上反對薩克辛)則說道:這樣的想法也沒有不對。德國的新納粹一直在極力反對外國移民,現在,以往持寬容態度的其他黨派也開始有了類似種族主義的說法。

 

  中國有兩億多從農村來到城市的打工者,包括從“二十定出山,四十必收山”的第一代到熱望融入城市的第二、第三代移民工。他們所面臨的處境、問題與德國的外籍移民工人有很多相似之處。不同之處在於:這種歧視、壓迫和不平等,廣泛發生在同一個國家之內!引入外籍工人,就像把中國農村人口吸納到工業區及城市,都是出於資本駕馭勞動的需要。但同時,資本主義還努力地分化人民——不論在本國人民中間,工人階級之內,還是在外籍移民與本土人民之間——以維持其統治。因此,我們對DIDF負責人向我們介紹的這些情況深有感觸。他們對中國勞工的情況也很感興趣。可惜因為時間所限,我們只能做一些簡單的介紹。


[1]請參看筆者上一篇報導《汽車業危機中 參觀科隆福特汽車廠

[2] 中國媒體對此事亦有報導,如新京報《德國:高官稱外來移民讓德國變笨遭總理抨擊》(2010年9月2)